2017年12月17日,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美术馆艺术沙龙第三期活动,走进了油画家、伟德1949官网副教授黄海燕老师的绘画工作室,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美术馆馆长邓旭老师、伟德1949官网实验中心主任王勃凯老师及部分同学参加了艺术沙龙交流会。
“鹤发银丝映日月,丹心热血沃新花”,大多数时候,同学们都只会看到老师课堂上的样子,并未去了解生活中的老师究竟是个什么“模样”,而这次沙龙活动让同学们“重新认识了”我们的黄海燕老师。
进入工作室,房内挂满黄老师的画作,有的还正在创作中,只是看到调色盘上丰富而绚丽的颜料,都让人禁不住去想象黄海燕老师作画时的场景。黄海燕老师说她大学的生活比较简单,但也快乐和充实,没有智能手机,没有太多分心的事情,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画画,同学之间讨论最多的就是艺术与创作,在平静的学习生活中慢慢的积蓄力量,厚积薄发。这让生活在“手机时代”做着“低头一族”的同学们感到羞愧,忙于工作与家庭的老师尚且始终坚持着梦想,正值青春的我们,应该如何“不负韶华”呢?生活就像一幅画,是我们自己生活每一个点滴的汇集,所有的绚丽与精彩,都没法靠别人去涂抹。
黄海燕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坚持探索近十年的系列作品《荷之舞》,谈到:“残荷”是她在读大学时期便开始思考研究的一个对象,仔细品味“荷”的韵味,表面上残荷仿佛是衰败、落寞、枯竭的象征,但如果换一个角度,更像是代表了对生命的某种延续与敬畏,荷花所有的寄托还在根部,一节一节深深地扎进泥土。《荷之舞》系列作品正是在歌颂残荷的生命力,从植物的生长转换到对生命的一种认知过程。从老员工到研究生到结婚生子,再到如今的黄海燕老师,在这期间她创作的每一幅作品,都代表着不同时刻不同心情的黄海燕,极其真挚的表达展现黄海燕老师彼时彼刻的内心关照。
邓旭老师对黄海燕的创作精神进行解析,他认为:中国古代文人多以“莲花”比喻君子之德行,而黄海燕老师笔下的莲花并没有停步在“借物比德”的外向维度,更可贵的是黄海燕将“荷”看成自身生活与生命体验的一种载体,从荷的“兴衰枯荣”照见自己生活的“喜怒哀乐”,从黄海燕笔下这些荷花周而复始的枯荣间,完全可以读出“一位艺术家”、“一位教师”、“一位妻子”及“一位母亲”的许多细密情怀。
作为正在求学的员工,同学们感触到:如果没有参加这次交流会,我们不可能知道《荷之舞》画作背后的寓意,更不会了解到《荷之舞》背后的黄海燕老师。似乎现在大学里越来越少员工向老师提问,有的想要发表意见,提出看法和疑问,但却缺少表达的勇气与热情。其实,我们要勇敢的思考,和老师们走的更近,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与分数,这样我们将收获更多的东西。这好比邓旭老师在谈话中提到的:有时候我们必须逼自己一把,哪怕向外只走了一步,也将收获一份不一样的视野。伟德1949官网员工胥兰欣谈到:这次的“艺术沙龙”活动是一次能让自己成长的宝贵机会,不仅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,而且对艺术创作有更深一步的理解,让我们看到了黄海燕老师绚丽的艺术世界,更感动于一位母亲的伟大。
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美术馆将持续推出“艺术沙龙”活动,期待更多的同学,走进美术馆,走进迷人的艺术世界!
撰稿人:郑金苹、徐晨 审稿人:邓旭
2017年12月22日